許多博物館投入大量資金人力數位化館藏,因此無法輕易答應立刻以開放授權釋出這 些公眾領域館藏的圖像。然而,國外有許多博物館選擇加入「學術印刷用圖像 (The Images for Academic Publishing, IAP)」計畫,提供高品質數位化館藏圖像於學術及教學用途。...
部落格
-
2015-12-28
-
2015-12-27
美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開放政策時常受到推薦,因為他們在政策裡清楚說明開放的願景、範圍以及使用者注意事項,像是提供使用圖像時的出處標示範例,以及特別提醒使用者 自行使用國家藝廊的圖像於作品內時,不能聲稱國家藝廊認同該作品的內容。...
-
2015-12-25
開放知識基金會的公眾領域評論網站(The Public Domain Review)就有一個線上商店,專門販售利用公眾領域圖像做成的紀念品,包含衣服、提袋、明信片,還有一個手動的動畫播放器,這些收入將用來支持網站的 運作。Antique clipart、Grandmas's graphics兩個網站在分享公眾領域作品之際同樣也有販賣周邊商品。...
Tags: public domain, 公眾領域, 營利 -
2015-12-23
世界銀行在2012年訂定開放取用(open access)政策,世界銀行自己做的研究會以創用CC 姓名標示授權,委託第三方的研究則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授權,這個開放知識庫(Open Knowledge Repository)現在已經有超過13200份刊物可以下載。 ...
Tags: 出版,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拉丁美洲, 營利, 開放文化, 電子書 -
2015-12-22
在之前一系列對於特定博物館、藝術館開放政策或經驗分享的介紹後,本文將一次介紹六間文化機構的開放館藏現況。許多文化機構雖然沒有採用公眾領域標章PDM、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或是創用CC的授權條款,然而在網站上公布的圖像使用條款或開放政策都是符合開放原則的。
-
2015-12-21
使用開放授權會帶給圖像創作者好處嗎?其實許多圖像創作者就是意識到開放授權能帶來符合其需求的好處,才決定採用創用CC授權的。一起來看看這些圖像創作者怎麼說。
Tags: CC0, infographic, 圖片, 圖示, 姓名標示,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巴勒斯坦, 資訊圖表, 韓國 -
2015-12-20
Blender 是一個免費、開放原始碼的 3D 內容製作軟體,自 1994 年上線並提供無償使用至今,全球累積使用人數已難以估計,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數百位的志工曾經參與程式的改進,他們的專業橫跨藝術創作、視覺特效到科學研究,由此可見此軟體所能應用的領域之廣泛。
-
2015-12-18〈生 日快樂〉是金氏紀錄世界中最受歡迎的英文歌,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翻譯版本為人傳唱。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還不久以前,華納音樂一直宣稱擁有〈生日快樂〉歌詞的著作權,凡是電視劇、電影、唱片的錄製以及公開演出的場合,華納音樂都會向創作人或演出者收取數百 到數萬美元不等的費用。
-
2015-12-17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的英文是CC0,也就是比創用CC姓名標示的條款更進一步,移除掉所有使用限制,讓以CC0授權的作品可以任意使用於各種用途,而且連作者姓名都不用標示,讓作品提早進入公眾領域。
想像一下辛辛苦苦創作出來的作品,可能會被其他人輕鬆用在他們的作品中,就好像作業被抄襲一樣的感覺,怎麼會有人願意以CC0授權釋出自己的作品呢?
首先,有些人發現在網路上可用的數位公眾領域越來越少,希望能以CC0是出一些作品來彌補這個缺陷。
Thomas Bonte和同學Nicolas Froment、Werner Schweer是開放資源樂譜計畫MuseScore的人員,MuseScore讓人們可以上傳自己的演奏影片,讓他人能搭配樂譜一起觀看,許多演奏影片都採用創用CC授權。
多數古典音樂都是公眾領域,但是高品質的當代錄音並不是。因此,他們在Kickstarter發起一個募資計畫,會將朋友Kimiko Ishizaka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錄製下來以CC0釋出。希望能讓這個演奏版本就像是原本進入公眾領域的原曲一樣,不限制任何使用方式,使作品能盡可能地被使用。
Thomas總是鼓勵合作的音樂人能想想開放授權的力量。他說:「你不只透過你的藝術作品與觀眾溝通,你也藉由允許他們使用你的藝術作品來與他們溝通,而且這件事就和藝術本身同等重要。」Kimiko接下來錄製巴哈的平均律鋼琴曲也將會以CC0授權釋出,而且他們這次還會製作盲人音樂家在braille可用的樂譜。
其次,以CC0授權作品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知名度及流傳度。
知名的照片網站Unsplash每10天會分享10張以CC0釋出的高品質照片,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網站都使用他們的照片作為素材。
Unsplash是Crew公司的分項計畫,其實並非公司業務的重點。Crew公司的Mikael Cho在受訪時表示,當時他們正在建立公司網站,由於不滿於網路上低品質的照片,就聘請一個攝影師拍攝一組咖啡店的照片。最後,他們只挑選其中一張使用,便把剩下的照片上傳到tumblr讓他人免費下載,供其他也找不到好照片的人使用。沒想到,他們將網站連結貼到設計師、工程師和創業者的社群網站Hacker News後,立刻成為Hacker News排名第一的網站,而且有超過1千萬次的照片下載次數。
(這是Unplash最初以CC0釋出的十張照片中最受喜愛的一張,攝影師是Alejandro Escamilla,他也因為Unplash增加知名度。)由於很多人好奇是誰提供這些照片,就會點連結到Crew的官方網頁,使他們在短短幾天內獲得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他們從來沒想到上傳照片所花費的19元美金與3小時可以帶來這樣的宣傳成效。甚至,後來他們也從Unsplash的使用者中招募到他們需要的優秀員工。
第三,以CC0授權的資料可以在無任何阻礙的情況下傳播得更快更廣。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帶來了嚴重災害,福島核電廠周圍地區的放射物質對於居民十分不利。一個月後,Sean Bonner與Joi Ito展開了Safecast計畫,透過志工以集體力量蒐集到的資料,建立日本輻射地區的即時資訊系統。他們採用CC0授權,確保他人在使用這些資料時絕對不會有任何阻礙。發布計畫後,資料貢獻者與使用者確實都大幅成長,也在媒體及政府以外,成為正確度與完整度較高的資訊來源。
最後,選擇CC0授權釋出作品也可以是一個人生目標。Toper Domingo不是專業攝影師,他知道自己的照片品質比不上專業,所以他不打算販售照片,而是讓人們可以盡量使用。Toper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計畫要每天捐獻100張照片進入公眾領域,這樣30年累積下來將會有一百萬左右的照片。而他的網站名稱就是1 Million Free Pictures,目前仍持續朝他的目標邁進中。
相關連結:為什麼他們願意在網路上提供公眾領域素材?
參考資料
http://www.1millionfreepictures.com/ http://www.wpclipart.com/about.html http://teamopen.cc/thomas/ http://teamopen.cc/sean/ http://naomihattaway.com/2014/06/mikael-cho-from-unsplash/ http://blog.crew.co/how-side-projects-saved-our-startup/ -
2015-12-16
一部影片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時間、金錢才能完成,而且每個畫面安排及故事敘事方式都來自創作者的獨特觀點。為什麼會有影片創作者願意免費分享他的影片,甚至讓他人輕易改作影片呢?有人是為了能透過開放授權,讓影片傳遞的更廣、使更多人接收到影片傳遞的訊息。
Khalid Albaih是蘇丹人,他以卡通記錄在蘇丹與阿拉伯世界中的生活。他說:「打破誤解、建立東方與西方的橋樑並創造對話空間,一直是我創作時的主要目標。」
2010年,Khalid在CC卡達(Qatar)成員Bilal Randeree的介紹下認識創用CC授權,由於他一直以來都希望作品與名聲能遠播各地,因此立即就加入開放的行列。而他的作品確實快速被記者及許多組織分享,在很多地方展演,本人還被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採訪。
因應國內環境,卡通只是Khalid的副業,他任職於卡達博物館的多媒體中心。他說:「我們試圖在此奮鬥。他們想要將所有權力與知識留給自己。人們如果很在乎自己的作品,希望盡可能讓更多人取用自己的作品,想和世界各地的他人合作激盪出火花,就應該支持創用CC……這是網路帶給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TPBAFKposter, 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另外,有一隻在Kickstarter募資的紀錄片,將會訴說阿曼貝山石刻藝術的故事。阿曼貝山附近有個地方叫做Pai Tavytera,住了一群印地安人,此紀錄片除了透過影響讓更多人看到當地環境及石刻藝術,也會了解這些印地安人的傳統、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的希望。製作團隊知道很少人會關注這群人及他們的故事,因此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授權這支紀錄片,希望能因而接觸到更多觀眾。
也有一些人有意識地想透過開放授權自己的影片,進行開放商業模式的實驗。
Simon Klose的電影TPB: AFK和其他紀錄片不同,它在於電視上播放前就在海盜灣(The Pirate Bay)以創用CC授權釋出。
Simon說:「我有很多同學都是紀錄片製作人,懷有熱情與狂熱的這些人會花五年在一個小小的故事上,然而他們發布影片而只有九個人看到。」因此他決定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的授權方式,釋出原始影片、電影原聲帶,甚至是海報字型,希望可以藉此發揮影片的最大效益。
不過,要說服六個合夥人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創用CC是什麼。而且在溝通後,在商業考量下,Simon必須選擇有「非商業性」的創用CC授權條款。另外,其中有家電視台不希望影片內容被他人混搭,因此他又用了一個禁止改作的授權條款釋出另一種影片版本。
Simon指出他的模式只是一個實驗,他說:「我並沒有說我們改變了業界,但是我們證明業界仍然是可以改變的。」
QuestionCopyright.org的網站於2009年創立,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希望眾人能意識到著作權法對於創意及合作的阻礙。他們藉由他們網站上的商店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商店中會販售兩種產品:1.顯示你支持自由文化的便利貼、衣服,產品利潤將用來投入非營利組織的事務推動。2.特定藝術家的作品,產品利潤將回饋藝術家。
Nina Paley在他們的網站上販售以開放授權釋出的電影西塔唱藍調(Sita Sings the Blues)及周邊商品。任何人只要標示出處,都可以自由複製、混搭甚至販售這支影片。
Nina在2009年釋出影片後,獲得28000美金贊助 (用以支付影片裡的音樂授權費) 及25000美金的DVD與相關產品的販售金額。與傳統影片銷售模式不同的特點是,他的收入非常穩定。因為作品是由觀眾散播的,而非由特定出版社在一個時間點發行,導致作品的循環週期會更長。他們希望藉此呈現出,藝術家在分享作品的同時仍能獲得財務支持,而且不壟斷作品的使用權才能讓文化蓬勃發展。
除了上述兩個理由,也有影片創作者把採用創用CC授權當成吸引使用者付費的誘因。紀錄片Tejid@s Junt@s講的是多明尼哥共和國一家國產工廠Alta Gracia的故事,在kickstarter募資時就強調他們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授權釋出影片,希望認同這種免費、開放態度的人可以考慮出資。
參考資料: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frankweaver/explore-ancient-rock-art-experience-guarani-cultur/description http://teamopen.cc/khalid/ http://teamopen.cc/simon/ http://creativecommons.org/weblog/entry/40991 http://questioncopyright.com/info.html http://questioncopyright.org/sita_dis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