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
2014-12-03程 式語言往往被看成冷冰冰、沒有生命力的,但是透過Processing,就可以將程式語言轉化為藝術品,工程師也能身兼藝術家;透過 OpenProcessing,則可以讓這些「程式語言藝術家」在分享與互動的過程中,更能善用processing創造出多元、突破自我的作品。 Processing是奠基於JAVA的開放源碼程式語言,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Casey Reas和Ben Fry所開發。Tags: CC BY-SA, opendesign, processing, 合作, 商業設計,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概念交流, 程式設計, 藝術
-
2014-12-03插 畫家、美工人員、廣告從業者、或業餘藝術創作者想跨足平面設計的領域,卻受限於課程時間和資源等限制而苦惱嗎?現在有John P Corrigan教授的線上開放式平面設計教學,幫助你實現夢想!
Graphic Design Education是John P Corrigan教授為威斯康欣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平面設計學生在2011年所架設的線上教學網站。本網的整合式教學資源包含設計簡介、素材、學生實驗作品分享區等項目,目的是為了平面 設計方面的教學、資訊交流和意見指導。 -
2014-12-02Medialab Prodo於2006年開始,是馬德里市議會推行藝術、體育、旅遊推展計畫的一部分,納入公民生產、研究、傳播的可能,目的在提供一個開放研究及產品生產 的平台,透過漸次邀請各方專業人士加入,允許使用的用戶進行自由配置、修改和生產的工作,促進集體創作,因此,不論自身專業背景為何,都可以透過這個網站 使自己的創造及科技使用能夠有效的被運用......Tags: CC BY-SA,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技術創新, 概念交流, 設計
-
2014-11-05
12/12週五夜, 一群支持自由文化的音樂人,相約在河岸流言,打算舉辦場久違的CC party。是的,這是場售票活動。創用CC授權的提出,本來就不排斥商業行為,它推展的是自由文化,而不是免費文化。歡迎大家線上預購,鬥陣來參加這場嘻嘻趴踢。
線上預購:http://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3050001178129
大河岸官網:http://www.riverside.com.tw/index.php?option=com_livehouse&show_time=2014-12 -
2014-11-04
今年台灣創用CC計畫著力於影音創作領域的推廣,展開一系列的活動。除了創用CC影展座談會、線上影展特別企劃,另外,在10月18日及19日的週末下午, 分別舉行了「拼貼電影──當紙膠帶遇見電影」及「紀錄片《網路之子》協力翻譯工坊」,期待透過創作活動和協力翻譯,帶大家體會創用CC的自由文化精神,以 及它代表的「混搭、分享、再利用」概念。
10 月 18 日我們榮幸邀請到拼貼藝術家吳芊頤老師,現場為大家演繹示範如何利用紙膠帶和色紙的顏色色塊堆疊及視覺手法,對照原圖,拼貼出一幅唯妙唯肖又有個人創意的再創作作品。
-
2014-10-28
創用CC是一種信念。」音樂創作人林強在《反思著作權-資訊公民的微革命》影展座談會上的分享。
由中研院資創中心「台灣創用CC計畫」所策劃的十月份大學CC影展座談會,14日、21日、23日分別於政治大學、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舉行。每場影展除播放紀錄片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以下稱為《網路之子》),也邀請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帶領觀眾探討公眾授權及自由文化議題。
-
2014-10-24
「開放資料 (Open Data)」已經是個熱門話題、眾所周知的關鍵詞,但是資料的釋出與使用涉及許多議題,而其中有許多議題是急待討論與釐清。承襲去年首次舉辦的「開放資料工作坊 (Open Data Workshop)」,自由軟體鑄造場、台灣創用 CC 計畫與關心開放資料的台灣社群朋友們,將在11月初共同舉辦「2014 開放資料工作坊 (Open Data Workshop 2014)」。今年的工作坊選定「政府與公民的協作」為主軸,並區分「政府開放資料政策與社群協同合作」、「開放研究資料」以及「防災資料開放、資料標準與合作」三個主題,來進一步探討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民間團體三方在資料開放與應用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協同合作來創造出開放資料真正的價值。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
2014-10-22
2014創用CC影展座談最後一場,將於 10/23 中午1200-1500在東吳大學城區校區 崇基樓二樓1205教室舉辦。
除了會一起看紀錄片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外,還邀請到東吳大學學法系林利芝副教授,與音樂創作人朱約信先生,分別從法律觀點以及音樂創作人的角度,來分享他們對於自由文化的想法。
本場活動雖然辦在東吳大學,但不限學生參加,只要有興趣,歡迎一同共襄盛舉,
反思著作權-資訊公民的微革命?!
不過座位有限,敬請提早入場,以免向隅。
本次活動提供午餐:請至此填寫報名資料。* 現場報名者,恕不提供午餐。
(圖:CC_BY 4.0陳慧潔)
創用CC影展座談會—東吳場時間:2014.10.23(四)1200-1500(12:00入場
地點:東吳 崇基樓二樓1205教室(校園地圖 第一大樓處)
協力夥伴:東吳法律系
活動流程:
12:00-12:10 入場、發放午餐
12:10-13:55 觀賞紀錄片: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13:55-14:10 簡介本活動與創用CC授權
14:10-14:50 影後座談:林利芝|東吳大學學法系副教授、朱約信|音樂創作人 -
2014-10-21
今晚除了會一起看這部剛出爐的紀錄片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外,也邀請到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駱麗真老師,以及台灣師範大學媒體素養研究中心主任陳炳宏老師,分別從視覺創作、媒體角度來分享他們對於自由文化的觀點。
本場活動雖然辦在台灣大學,
但不限學生參加,只要有興趣,無須報名,歡迎一同共襄盛舉,
不過座位有限,敬請提早入場,以免向隅。歡迎大家一起來看電影,認識自由文化,共度充實的週二夜~
反思著作權-資訊公民的微革命?!
(圖:CC BY 4.0 陳慧潔)
創用CC影展--台大場【時間、地點】
2014.10.14 18:40入場
台灣大學 新生大樓 103教室(校園地圖 搜尋:新生大樓)【流程】
1830-1840 進場、播放概念影片
1840-2010 紀錄片放映--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2010-2020 創用CC介紹
2020-2050 座談會-駱麗真|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
2050-2120 座談會-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 媒體素養研究中心主任 -
2014-10-16
公眾授權迷人之處在於它具有簡易操作以及相容性的特性,而creative commons的CC授權條款被廣泛地認為是出版界在開放近用(open access)方面的授權標準,然近日一個主流的行業組織發布了一套新的授權方式並敦促其會員採用之。我們認為新的授權條款會增加不必要的複雜並與既有的授權方式產生摩擦,最終對於開放近用運動造成的傷害可能遠大於其能給予的幫助。
今年8月初時,COMMUNIA以及來自世界各地57個組織發表了一封聯名信要求國際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簡稱STM)撤回他所發布的開放近用授權模式。STM 協會創造此一授權條款用以促進科學、技術、醫學領域研究的共享,然而,該授權模式卻是混亂、多於且與其他公眾授權條款不相容。除了另外發展一套新的授權條款,聯名書的簽署方呼籲STM協會應建議其下的作者使用現有的選擇,並認為如此方能真正促進實現STM協會的中心使命,亦即確保學術研究的利益能被確實、廣泛的使用。
對於確保知識能夠流向各地我們一直有著積極的願景,這樣的願景包含了期望在世界各地的人能夠以新的方式運用研究成果,包括為不同的觀眾群翻譯、改編等行為。雖然為此目的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尚未完成,然而,在當前的情況下,Creative Commons的授權條款提了供易於理解、適合數位化時代、機器可讀取並在不同內容平台上具有一貫性的法律工具供大眾使用。
何以COMMUNIA以及其他57個組織反對STM協會創作的授權方式,根據該聯名書內容可簡述如下:
首先也是最基礎的,STM協會的授權模式的目的、個別條款和補充條款欲達成的目標以及STM協會期望每一個個別條款如何被使用都不明確,其雖有一份開放近用授權運作12點方針(The Twelve Points to Make Open Access Licensing Work)的文件嘗試解釋其目標,但是對於這些不同的法律工具應如何運作以達成其目標卻非常不明確;
第二,沒有一個STM的授權條款符合開放的定義,因為他們完全限制了商業性使用並已到非常重大的程度。此外他們忽略了開放近用長期使用並被絕大多數開放近用出版者使用的一項基準:姓名標示(CC-BY);
第三,STM授權條款的用語和條件會造成開放近用出版方面的混亂與不確定性,反而若使用創用CC標準化授權條款其術語及概念則易於理解並被普遍接受;
第四,STM授權條款會有一些疑義,原因在於他們假定文字與資料探勘(text and data mining)可以被其授權條款所規範,然而,在Creative Commons4.0授權條款之下,授權者所給予的公開授權範圍僅限於著作權法所規範的權利、著作鄰接權或和著作權緊密相關的權利,創用CC授權條款也僅適用於這些範圍,此一認知是重要的,因為在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之下,文字與資料探勘(text and data mining)是屬於著作權的例外或限制,本即屬於不需要經過權利人允許的活動。例如在美國其屬於合理使用的範疇,而英國近期也立法將非商業性的文字與資料探勘(text and data mining)行為從著作權中除外。
最後,STM的授權條款在和其他現存授權條款的相容性上亦有困難。此外,其授權條款所具有的法律效果相當有限,因大部分STM宣稱會涵蓋的情形皆已包含於創用CC授權條款之內。從實用性觀點而言,STM授權條款若與創用CC授權條款同時使用則可能會造成再利用者的困擾。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已被證明屬於全球性開放近用授權標準,其被全世界許多開放近用的出版者所使用,並分享了數以千計的研究性文章,學術性的出版代表著科學方面的巨大潛力,任何的創造皆須立基於前人的基礎上,為了真正確實的在科學、技術、醫學等方面鼓勵創新的研發,必須要提供清楚、全球通用的法律授權條款,使研究者能夠迅速並便利的搜尋、整合並利用各種資源。在這樣的研究社群之下,藉由文學、數據、分析等公眾之間的分享,方能確保資訊的流通並促進研究創新的發展,而事實上,我們已經建立起足以滿足這樣需求的法律工具,亦即Creative Commons的公眾授權條款,讓我們使用他們已經完善的成果而不是重新花費不必要的時間重來一遍(Do not reinvent the wheel)!
參考資料 : Timothy Vollmer,Dozens of organizations tell STM publishers: No new licenses, August 7th, 2014.